法制网北京2月13日讯 记者 张维 在国务院新闻办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未来将用3-5年时间基本解决城乡教育差异问题。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去年底出台《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刘利民解释,城乡教育差异问题不完全是教育的问题,是现在的基本国情,由于东中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显现在教育上。“国外很多同行讲,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基础教育,我认为说得对,为什么?中国上海的学生两次参加OECD就是经合组织国家的一个测试都得了第一名。外国同行问到我的时候,我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上乘的。但是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与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差别也很大。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一些媒体、一些节目,比如《爸爸去哪儿》,反映的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生活差距很大。一些最困难、最贫困的地方孩子虽然都有学上,但是的确没有好学上,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刘利民表示,《意见》的出台就是为了“缺什么补什么”,是一个“补短板的政策”。贫困地区首先要解决办学的条件问题,如有没有一个校舍。“城市孩子现在都有游泳池、塑胶跑道了,连片困难地区的孩子连个操场都没有。这样的反差不得不使我们的政府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迅速提升薄弱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困难地区农村的教育。只有改善了教育,才能出人才,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 刘利民强调,薄弱地区农村教育不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就没有得到解决。《意见》就是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就是从细处入手,从一张床、一个桌子、一个板凳,从食堂、教室入手,逐渐改变面貌。“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叫标准化建设,就是说中国的教育是有标准的,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在很难要求困难地区也能完全按照教育的标准来设置学校,所以先要解决雪中送炭的问题,然后再解决锦上添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