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5日消息(记者 杜希萌)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去年12月,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重度以上污染天数达到34%。环保部表示,目前全国多地陆续出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但针对性和操作性还存在短板。
为应对长期可能遭遇的污染形势,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等城市都出台本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但各地应急措施多有雷同,缺乏针对本地污染情况的侧重措施,而这些工作,需要尽快摸清区域污染源清单。 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目前全国有38个地级以上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应预案,还有一些地方正在加紧执行,对我们要调控的对象必须了如指掌,对它可采取的紧急状态吓得污染减排措施要了如指掌。 同时,地方应急预案多采取“停,限,减”等措施,但因大部分应急预案不具备法律效应,导致应急措施无法落实。此前多地也因此出现应急无“响应”的情况。 柴发合:最重要的事情还是法律,我们现在在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有了应对重污染的专门条款,有人来监督,并且执行效果有人来评判。 环保部应急中心副主任闫景军还建议,各地应急减排措施应更具规划性和科学性。 闫景军:从石家庄一些行业措施看,应急时先停下那些没有脱硫脱硝设备的,第二步是暂停那些不能稳定达标的工业企业,这就在鼓励企业做到稳定达标排放、有高效的大气污染措施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