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法治焦点>>发改委:将强化城镇化政策法律保障 发改委:将强化城镇化政策法律保障 2014-1-15 12:39:10 来源:法制日报 国家发改委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 将强化城镇化政策法律保障 漫画/高岳 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转报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报告提出,要强化城镇化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加强政策协调配合,推动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落到实处。 去年6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致函国务院办公厅,请研究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国家发改委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统计局、能源局等部门,就常委会审议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认识,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相关措施。 报告提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审议意见要求,切实推动城镇化相关工作,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深入研究、跟踪办理审议意见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于能够在近期工作中解决的问题,加大力度,加速推进。对于近期难以解决的问题,将纳入工作计划,积极开展研究。统筹开展试点示范,对尚未形成共识、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选择不同区域不同城市分类开展试点示范。 正组织编制新型城镇化规划 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介绍,目前,国务院正在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3—2020)》,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相关调研报告提出要“加强城镇化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 报告介绍,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内外研究机构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形成了10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围绕城镇化重点难点问题,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赴8个省(区、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召开片会听取了31个省(区、市)意见建议;与欧盟、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开展了相关合作,举办了2013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中欧城市博览会;召开一系列会议听取规划编制成员单位和专家学者意见。特别是在规划编制后期,逐条分析、认真研究采纳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相关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 2020年城镇化率将达60%左右 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围绕城镇化要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强化产业支撑、合理确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等,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建议。 报告认为,一些地区只重视城镇化速度、不关心城镇化质量,带来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更不能为了追求高速度而分解城镇化率指标,新型城镇化必须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从我国实际出发,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基本原则,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履行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制度环境的重要职责,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速既低于1978—2012年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的速度,更远低于2000—2012年年均提高1.36个百分点的速度。 报告提出,下一步重点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要解决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镇落户问题,另一方面要逐步解决在城镇就业居住但尚未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享有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通过适当放缓城镇化速度,引导各地将城镇化发展从速度型向质量型、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 将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提出,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并作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提出,深化户籍、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报告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一是在加快改革户籍制度的同时,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还原户籍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城镇流动人口暂住证持有年限累计进居住证。二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建立城镇用地规模结构调控机制,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改革。三是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要考虑常住人口因素。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地方主体税种,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四是健全城镇住房制度。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有效保障城镇常住人口的合理住房需求。五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完善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资源环境产权交易机制、环境监管制度。 转变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 本报讯 记者陈丽平 国家发改委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提出,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开发边界,着力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提出,全面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 国家发改委的报告认为,无序扩张、环境污染、居住拥挤、房价高企、交通堵塞等日益突出的“城市病”,考验着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要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对人口集聚和服务的支撑能力。要推动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和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方式,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增强历史文化魅力,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要顺应现代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提升城市规划水平,合理划定城市“三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加强城市空间开发利用管制,保护好文化遗产和绿地、河湖、湿地等敏感性生态空间,重视在城镇规划、建设、运行过程中开展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和综合应急等工作。(陈丽平) 日期:2014-1-15 12:39: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