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7日电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召开,境外媒体分析指出,即将召开的全会是可以看清楚中国新济政策全貌的最佳时机,而在此之前,中国领导人已经向外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由于全会的关键在于给出清晰的改革的基本原则,以指导随后的政策细节并为其提供全方位理论支持,所以全会的关键词备受期待。
全会是看清楚中国新济政策全貌的最佳时机 台湾《财讯快报季刊》指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数据的好转,坚持经济结构转型的新一代领导人,描绘的经济发展轮廓逐渐清晰。中国大陆即将展现习李接班后的经济增长型态。而即将于十一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则是可以看清楚中国新济政策全貌的最佳时机。 文章说,如今,在三中全会召开前,重大的经济政策陆续面世,且政策颇有一新耳目之感。再者,对照去年习李确定接班之后,一路以来禁奢肃贪。这样的贯彻行动,让人对于习李的政策执行力有高度认同感,因此接下来中国大陆成长重心落在何处,就看十八届三中全会。 台湾《经济日报》社论指出,近几个月来,习近平、 李克强等大陆领导人频频在媒体前曝光,以实际行动向内外昭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 文章说,转变政府职能涉及行政体制,行政改革的核心内容在简政放权,目的是要减少各级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也就是要减少行政审批,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财政体制可能是新一轮改革的另一重点领域。财政改革的目标,在于平衡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新一轮金融改革的目标,主要是在消除金融市场上的价格扭曲,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金融系统风险,利率自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是关键方向;加快民营金融机构发展将有助于打破银行垄断,增加市场竞争;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助于活络存量资金,降低金融风险,都将是改革的重点。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指出,中国1994年启动的旨在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分税制”改革使中央占据了大部分税收,并通过财政转移和补贴的方式将部分资金让渡给省和地方政府。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在下个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财政体制改革将是议题之一。 台湾《财讯快报季刊》指出,十八大三中全会几乎已确定会定调在“改革”,七大领域包括行政、财税、金融、价格、土地、户籍、国企,以及高龄化社会要面临的教育文化资源重分配、推动就业增加收入、社保改革、健康改革等。这些改革伴随而来的商机,就是未来投资中国大陆的关键指标。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指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信心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习李在经济政策都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2)、拥有足够的力量推行艰难的变革。 (3)、全会议程经过广泛的思考及调查研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库起到重要作用。(4)、改革者在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全会文件关键词受期待 香港《文汇报》指出,今年以来,中共高层多次要求各级干部要树立“底线思维”,就是凡事要往最好的方向努力,但要做最坏的打算。在改革问题上,行事之前划出底线,这一点毫不含糊。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习近平表示,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 文章说,“胆子”是战略层面的问题,“步子”是战术层面的问题。战略上要有大视野、大格局,中国即将出台的改革方案,不是“单兵突击”,而是统筹推进,囊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必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战术上要细致稳妥,中国的改革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吸纳各阶层的意见,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小改革的成本和阵痛。 台湾《经济日报》指出,不过,必须指出的是,改革方案毕竟只是一项纲领性文件,商机的实现系于改革方案能否贯彻落实。例如,攸关新型城镇化政策成败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与地方土地利益冲突,又如地方债务的削减,势必影响地方政府的投资规模,为了稳定经济成长,中央财政支出或民间消费支出必须适时挺身而出弥补缺口。 然而,上述这些评论不会动摇大陆新一届政府推动改革的魄力与决心,改革是一项大工程,成败非一朝一夕。APEC年会刚结束,看到习近平在大会期间纵横全场,信心满满;又看到李克强起身访问东南亚各国,改革开放加上领导人的执行力,应可期待。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指出,全会的关键在于给出清晰的改革的基本原则,以指导随后的政策细节并为其提供全方位理论支持。我们预期全会文件中的一或两个关键词将会被作为改革指导方针强调并广泛讨论。之前媒体报道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分析人士将仔细研究报告文件以评估市场在改革中能够获得多高的地位。这样一旦党的领导层提出观点,政府部门就能明白如何开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