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崔静、程卓)此前有媒体报道河北保定一农民因无钱手术而自锯残腿事件,引起社会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广泛关注。针对此类情况,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民政部将综合构建涵盖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以及医疗、住房、教育、就业、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在内的制度体系框架。目前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这方面法规,待成熟后将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窦玉沛说,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是当前我国在社会救助中的短板。在医疗救助方面,确实存在救助面过窄、救助水平低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病、特别是患大病的困难群众的医疗问题。在这方面,民政部已经会同财政部在273个县、市、区进行了为期近两年的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 据了解,在这方面,民政部将进一步放宽救助范围,将目前救助低保、五保家庭放宽到低收入家庭,以及医疗支出巨大、使家庭陷入困境的一些支出型贫困家庭。同时,在病种、用药目录、定点医院等方面,适当放宽救助的标准和限制;适度提高救助的封顶线;做好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的衔接,发挥各项保障制度的综合合力等。 在临时救助方面,窦玉沛表示,民政部门在实践中发现,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后,还有一部分人家庭收入虽然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但因就医、子女上学等刚性支出较大,出现“支出型贫困”,还有一些家庭因为灾难性情况发生,包括因外出务工不着、寻亲不遇、被偷、被抢等情况,陷入临时贫困,低保制度无法覆盖,鉴于此,民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 窦玉沛说,民政部将采用法治化的方式编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并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筑牢网底。他同时表示,在强化政府制度性、法治性救助的同时,希望慈善组织、志愿者对困难群众开展一些个性化、人性化救助,积极发挥扶贫济困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