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法制网 架起司法人员过问案件的“高压线”
法制网记者 周斌 刘子阳 2015年3月26日,中央政法委员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近日,中央政法委员会印发了《规定》。中央司改办负责人就《规定》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请介绍一下出台《规定》的背景和意义? 答: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求司法人员在办案活动中恪守法律,廉洁秉公,不徇私情。但在实践中,一些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利用上下级领导、同事、熟人等关系,通过各种方式打探案情、说情、施加压力,非法干预、阻碍办案,或者提出不符合办案规定的其他要求,严重干扰司法人员秉公办案,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 针对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出台这一《规定》,就是要架起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高压线”,明确责任追究,确保司法人员依法独立公正办案。推进这项改革,对于贯彻中央的改革要求,确保司法人员依法秉公办案、维护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制定《规定》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答:制定这个《规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解决问题。立足于解决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架起“高压线”,为司法人员依法秉公办案筑牢“防火墙”。二是要明确政策界限。所有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都应当按照规定予以记录;属于违法干预办案的,一律予以通报;违法干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三是要配套衔接。《规定》与中办、国办印发的《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在内容上配套衔接,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共同构建防止干预司法的制度体系。 三、请问《规定》在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规定》共15条,条文不多,但针对性较强。主要有五方面具体举措:一是明确要求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应当拒绝内部人员干预、说情或者打探案情等不当要求;二是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三是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调查处理职责与程序;四是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通报制度;五是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或者对办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责任追究制度。 这些具体举措紧密衔接,相互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请问《规定》对记录制度有哪些要求?记录有没有例外? 答:记录是责任追究的前提,没有全面、如实的记录就谈不上追究责任。《规定》能不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基础是记录,要害也是记录。在《规定》的起草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凡是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不管是谁、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应当如实记录在案。为防止出现选择性记录和责任不明等问题,《规定》明确要求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办案人员应当全面、如实记录,做到全程留痕,有据可查。 记录没有例外,一是在人员上没有例外。无论是司法机关内部人员、本机关领导干部,还是上级司法人员、其他没有隶属关系的司法机关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都要记录。二是在形式上没有例外。为了防止有的领导干部和上级司法机关打着领导、监督的旗号过问、干预案件,《规定》还明确,司法机关领导干部和上级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因履行领导、监督职责,需要对正在办理的案件提出指导性意见的,应当依照程序以书面形式提出,口头提出的,由办案人员记录在案。 五、请问如何保障办案人员能够全面、如实记录? 答:针对这点,《规定》从两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一是加强对司法人员依法记录的保护。明确规定办案人员如实记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受法律和组织保护。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对办案人员打击报复。办案人员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调离、辞退或者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二是明确了不记录、不如实记录的责任追究。规定办案人员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的,予以警告、通报批评;两次以上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主管领导授意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依法依纪追究主管领导责任。同时,将办案人员记录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干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 六、请问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情况记录后如何处理? 答:办案机关对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情况如实记录后,还应当明确调查处理的职责与程序,即“由谁来处理、如何处理”。《规定》要求,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应当及时汇总分析,区分情况进行处置: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由本机关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本机关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向负有干部管理权限的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上级机关和其他没有隶属关系的司法机关的人员违反规定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向干预人员所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情况。干预人员所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接到报告或者通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将结果通报办案单位所属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 七、请介绍一下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通报制度是怎么设计的? 答:建立通报制度,是要将违法干预办案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对实施干预行为的司法内部人员进行警示,同时也让其他人引以为戒。与记录没有范围限制不同,《规定》将通报的范围限定在违法干预办案的情形,并且针对实践中比较典型的违法干预行为,作了列举式的规定。主要包括:(一)在线索核查、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的;(二)邀请办案人员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的;(三)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亲属转递涉案材料的;(四)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或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亲属打探案情、通风报信的;(五)其他影响司法人员依法公正处理案件的行为。其中,第(五)项是兜底条款,需要在实践中具体把握。司法机关内部人员有上述行为之一的,属于违反规定干预办案,负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司法机关按程序报经批准后予以通报,必要时可以向社会公开。 八、请问对违反规定干预办案的司法人员如何追究责任? 答:责任追究针对的是违法干预办案并且造成后果的行为,因此,适用范围比通报要小。《规定》主要明确了两种情形:一是违法干预办案构成违纪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试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等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是司法机关内部人员对如实记录过问案件情况的办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依照上述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违反规定过问和干预办案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干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 九、请问如何确保《规定》落到实处? 答: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各单位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的实施办法,确保《规定》落到实处。同时,中央政法委将会同有关单位及时跟踪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检查, 强化办案人员的记录责任和履职保护,切实做到全面、如实记录。对违法干预办案的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要及时通报、严肃处理,并适时向社会公开。 法制网北京3月30日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