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内蒙古财政补贴“一卡通”:强农惠农卓有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一直重视对“三农三牧”的投入,涉及农牧业生产、农牧民生活等多个领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向农牧民个人发放补贴。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的补贴农牧民资金管理和发放过程中,存在着渠道多、成本高、不透明、效率低等问题,甚至出现挤占、挪用、截留、虚报冒领补贴资金等问题,发放环节不透明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落实不到户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郑重宣布开展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利用两年时间,全面实现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 2009年8月25日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举行了“一卡通”的发放仪式。内蒙古财政厅副厅长、综改办主任刘义胜主持仪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魏军、财政厅厅长常军政,包头市市委常委、副市长程刚出席仪式。自治区、包头市相关部门领导和财政厅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共80人参加了仪式。 2010年1月至9月30日,全区“一卡通”发放财政补贴资金900910.15万元,涉及36类107项补贴,累计发放1563.37万人次。全区全面推行补贴资金申报、审批、核实、发放数字认证电子签章,50%以上旗县(区)实现了城乡“一卡通”。“一卡通”发放总额中,发放给农民的补贴资金761579.14万元,人均受益1731.85元(以2009年内蒙古经济社会调查年鉴中2008年底农业从业人员4397451人为基数),占发放总额的84.54%,农民享受的补贴种类34类93项,受益户数为1194.62万户(人);发放给牧民的补贴资金121311.38万元,人均受益1636.91元(以2009年内蒙古经济社会调查年鉴中2008年底牧业从业人员744057人为基数),占发放总额的13.46%,牧民享受的补贴种类28类79项,受益户数为174.46万户(人);发放给城镇居民的补贴资金18019.63万元,占发放总额的2%,城镇居民享受的补贴种类22项,受益户数为194.29万户(人)。 以上的数据表明,“一卡通”的政策在惠民、惠农上是很有力度,卓有成效的。在问到如何保证“一卡通”政策能够继续稳定深入的发展时,财政厅提到他们有三点政策保障。 (一)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不断巩固延伸改革成果。 会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业务流程,如电子签章使用管理制度、城镇居民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管理制度和补贴资金发放岗位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等基础业务规范。重点加强建立补贴基础资金信息动态管理制度和补贴资金发放过程督察回访制度,使“一卡通”工作更加科学、安全、便捷。 (二)加快进度,狠抓落实,确保延伸改革工作如期完成。 加大各地工作督导力度,对补贴资金申报审批、核实发放数字认证电子签章改革做到及时回头看,重点关注首次开展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业务的城区街道办事处开展好城镇居民基础信息普查、录入,开卡,补贴资金发放等基础工作。全面盘点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认真查找差距和问题,完善措施,创新机制,加快延伸改革步伐,拓宽城镇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范围,在年底前,每个街道办事处至少发放一笔补贴资金,为城乡“一卡通”打下坚实基础。自治区综改办将进一步加快代理银行扩面进程,为改革扫清障碍。 (三)积极探索、深入分析,努力提高领导决策支持能力。 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的核心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从微观层面来看,要保证补贴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安全、高效地发放到补贴对象手中;另一个是从宏观层面来看,通过对大量繁杂的补贴发放信息的集中、萃取和提炼,追踪政策落实效果,并分析内在规律,做出准确判断,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准确依据。在补贴资金发放常态化的情况下,统计分析更显重要,各地区要积极探索、深入分析,努力提高领导决策支持能力。 (四)在网络建设方面。实现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乡镇四级纵向联网,自治区、旗县财政部门分别于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横向联网的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管理新格局和新局面。 (五)在业务设计理念方面。旗县环节,建立严格的补贴对象基础信息准入制度,简化审批环节、公开资金运行,加快资金发放速度,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单一监督为互相监督,确保在基础环节“阳光”操作。在自治区环节,强调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网络维护、调查研究、决策分析,确保宏观层面落实政策效果。 (六)实施目标方面。在保证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发放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城镇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试点和补贴项目电子印章审批试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补贴项目进行管理,保证全口径掌握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结果。按照“先易后难、先建后补”的原则,将能够纳入“一卡通”发放的补贴项目全部纳入,力争经过几年的运行,形成政策出台、分级算账、补贴发放相衔接的工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