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 江苏将禁止政府主办或者承办节庆演出活动 12月20日刊于中国政府网的文化部这则通知,貌似很“业务”,实则很“政治”——《关于加强演出市场有关问题管理的通知》中“藏”着几句重话:“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不得主办或者承办节庆演出,不得直接参与投资节庆演出;节庆演出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 “我省是节庆活动比较多的省份。今后,各地政府办节时,不能再主办、承办、参与和冠名各种节庆演出,包括间接的。”江苏省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戴许解读道。 办节,重头戏是办晚会 中国节庆网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全国有一定规模的节庆活动约5000个,平均每天超过13个。“江苏各地节庆活动不仅多,而且‘成活率’较高,为发展节庆经济和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经验。” 记者搜索发现,近3年,江苏省每年大小节庆活动过百个,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面广量大,13个省辖市均有固定举办的节庆活动,有的市县办节,乡镇办节的也开始增多;很多县、区办节不辍,有的已办了六七届;二是同质化严重,各地同叫“龙虾节”、“螃蟹节”、“水果节”、“文化节”的就有七八个之多。关键是,节庆活动程式化,跳不出“项目签约—招待晚宴—歌舞晚会”的窠臼。 “签约也就十来分钟,大呼隆的宴会又能吃到什么?办节,主要靠那场明星大腕云集的晚会,否则,拿什么聚拢人气?办节难,难在办晚会、请明星,更难在年年要请不重样的大腕明星。这几年,凡电视上有名的明星,我基本上都接待过,光合影集就有4大本。”苏中某县政府办主任不无炫耀地告诉记者。 苏北某县文化局长说,节庆晚会增多后,一线明星身价见风涨,并且“不还价。反正公款埋单,你不请,有人请。有回为同邻县争一名歌星,当着歌星和她经纪人的面,我们两个县互抬出场费,像参加拍卖会似的。为了晚会出新出彩,县里每回都是不惜代价、咬紧牙关,伸头挨宰”。节庆多、晚会多、演出滥,正是文化部出台新规的一个重要背景。 办晚会,不能“政府请客、百姓埋单” 中国节庆网的一份调查显示,“办节费用的70%以上,被用于支付明星的出场费等,一个节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不少还是税后。其中,大多数靠政府的组织调度和财政的参与,少部分是企业行为。” 记者向江苏省内3个办过节的县和北京、南京2家演出公司求证,他们的答复大体一致:“演出费用占节庆总费用的七成以上,而明星出场费又占演出总费用的七成以上,往往签约时就预付一半。有一年在金湖演出,某歌星临上场时嚷嚷要兑付现钱。” “资金都是市场运作,不需政府掏一分钱吧?”记者问。“你信吗?一定是我们的总结看多了。”3个县节庆组委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调侃记者,“一场节庆办下来,少说一二千万,没有政府台前幕后发力,寸步难行。光靠拍卖冠名权、广告摊位什么的,杯水车薪,恐怕连付招待费都不够。”他们现身说法,向记者透露政府主导晚会筹资的3种主要方式。 一是政府开会、发文件、下指标,让有实力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出赞助费。苏北通常行情是,乡镇3到5万元,机关5到8万元,企业10万元以上;或摊派节庆冠名广告;或财政一次性扣除职工一个月工资。 二是政府开会、发文件、下指标,让辖区单位统一购买不菲的演出门票,或由演出公司持文件上门推销和摊派。早在7年前,央视“焦点访谈”就曾曝光某县强行摊派每张50到300元的高价晚会门票。虽然政府没有“直接参与投资”,却由各单位分散“曲线投资”了。 三是由政府官员组成的“节庆组委会”,分赴县内外重点企业“劝捐”,鼓励一次性“大放血”,承诺政府日后在土地、资金、市场、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回报。 以上3种筹资方式,不管政府出没出面,承不承认参与,但哪笔钱最终不是来自公共财政和纳税人的口袋?即便投桃报李,损害的也是公共利益。“现在,各地都说是市场化办节、政府‘零投入’。可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地方将节庆收支向社会公开,接受审计和群众监督。既然年年宣称市场化办节赚钱,为何还年年摊派赞助费和门票?”省文化厅演出科科长傅文田诘问道。 由此可见,文化部的新规,旨在防止办节、办晚会沦为“政府请客、百姓埋单、明星发财”的公款盛宴。 专家开方:少办节、多办事 文化部新规,只是从规范节庆演出主体的行业角度,防止政府介入商业演出,政经不分,劳民伤财,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地方政府“造节”、办节、办晚会的冲动。“如果政府违规办晚会,文件规定由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处罚,让下级监管上级,现实吗?充其量,这只是一种软约束。”戴许对新规的执行力表示担忧。 “禁止政府办节庆演出,只是专项整治节庆活动过多、过滥的一部分,需要多个部门齐抓共管。”江苏省纠风办负责人说,少数地方节庆活动过多、过滥,折射出某些官员“政绩焦虑”和浮躁心态,要通过整治,促进他们树立以民为本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 江苏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重申,财政资金不得用于节庆演出,更不能将节庆活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严禁政府或部门向企业摊派节庆活动的赞助、广告和门票,企业有权拒绝各种摊派并举报。 江苏省纪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对地方节庆、论坛、庆典等活动除严格审批外,还规定领导干部未经批准不得出席。“领导不来捧场,一些地方办节庆的热情就会下降,这也是遏制节庆活动泛滥的有效之举。” “节庆的本质是百姓群体性的欢乐和创富。要避免节庆活动成为附和于政绩的表演,关键在于政府依法行政,并创新政绩评价体系,让权力贴着民生的轨道运行,而不是自己搭台、自娱自乐唱‘官戏’。”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学者肖泽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