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网 中国经济导报网 记者尹明波报道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经山东省人大第31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企业权益保护条例》将于2012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级工会和企业联合会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分别代表政府、职工和企业,对劳动争议的预防、集体劳动争议和劳动关系突发事件的处理等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维护企业和职工权益,促进职工与企业、企业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和谐与合作。企业联合会、工商业联合会、商会和各类行业协会,应当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建议和要求,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会展招商、对外交流等服务,并协助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根据《条例》规定,有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制定涉及企业重大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时,应当通过召开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企业联合会等有关社会团体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对合理意见和建议应当予以采纳。除地方性法规、规章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限制、剥夺企业权利或者违法增加其义务。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及时发布投资、土地、人才、信贷融资等政策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条例》强调,行政机关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先采取教育、劝诫、疏导等方式,促使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纠正违法行为;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向企业收费应当依法进行,实行收费公示,收费时应当出示收费许可证,并出具法定部门统一制发的收费单据。行政机关开展涉及企业的各类评比、达标、升级、排序、表彰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并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企业收取费用。社会组织开展涉及企业的各类评比、达标、升级、排序、表彰和其他相关活动,应当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登记备案。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限制外地企业到本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外地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妨碍公平竞争。 《条例》列明,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参加各类评比、达标、升级、排序、认证和表彰等活动并收取费用;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接受有偿宣传、征订报刊、图书、音像资料;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参加各类社会团体,提供会费、活动经费及其他赞助,参加保险;向企业摊派、索要赞助以及强制企业捐赠捐献等行为属于禁止范围。而且,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监察、经济和信息化等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