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新华社广州10月14日电(记者 陈冀)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地级市,广东省东莞市从2012年4月开始,在现有体制框架下进行“微创式”改革。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便捷登记、审批提速与协同监管“三位一体”的格局。这项新举措激活了市场活力,成为倒逼行政审批改革的突破口。 审批做减法,激活市场活力 近日,东莞人叶丽梅要去当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作为即将成立的新公司——东莞中汽宏远汽车有限公司的办公室主管,这已不是她第一次办理执照了。“办理执照要求准备的资料繁多,手续繁琐,最快也要7天才能拿到证照。” 因为担心像过去一样排长队,10月11日,叶丽梅一大早就赶到东莞市工商局营业大厅。一走入大厅,她便感到与以往不同:大厅里办事的人没有排长队,导办台的工作人员笑脸相迎,主动询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需要什么帮助。 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叶丽梅取了等候号。从进门到入座受理窗口等候,不到两分钟时间。十几分钟后,就轮到叶丽梅办理了。 由于此前做足了功课,叶丽梅把一叠厚厚的企业资料交给了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我已提前上网下载了注册登记所需的全部资料。填写表格网上有样板,就连企业名称查重服务都可以事先在网上完成。而以前这些事情必须在现场办理,时间长,排队等候苦不堪言,而且还会由于材料有错漏多次辗转办证机关,不胜其烦。” 工作人员认真审核叶丽梅递交的材料后,告诉她:“资料齐备,执照将在一个工作日后发出,可以来营业厅领取,若没有时间,也可快递上门。”按照过去的审核程序,证照核发必须层层上报审批,现在是一个科员负责,一审一核,速度大大提升。 由于公司有一个较大的合作意向需要争取时间,叶丽梅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情况。办证工作人员考虑到企业的特殊要求,再次认真审核后,当场发照。从进门办证到证照到手,仅用了两个多小时。 东莞市工商局登记科科长张志云介绍:“在流程设计方面我们从‘以我为主’转变为‘以群众为主’。我们作出承诺:群众排队不超过5分钟,等候不超过1小时,营业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 东莞市工商局局长范燕彬介绍:“商改的核心就是通过给审批做减法,降低登记准入门槛,实现‘宽进严管’。东莞工商局全面推行‘一审一核’制,大部分业务科员一级就可完成,一个环节就可办妥,所以审批效率大大提高。” 工商登记与经营项目审批相分离,则是重要基础和关键之一。东莞将涉及市场主体资格和经营项目的相关审批事项,从188项压减到109项。前置审批仅保留28项涉及主体资格的审批,涉及经营项目的81项审批全部改为后置。这就意味着公安、消防、环保、卫生等部门经营资格许可不再作为商事主体登记的前置条件,如此,开办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从“先办证后发照”变为“先发照后办证”。 监管用乘法,防范市场乱象 “放得开”固然好,“管得住”更为重要。东莞市市长袁宝成告诉记者:“如果将商改比成‘喇叭口’,喇叭口的前端是工商部门,后端是30个审批监管部门。如果只是打开喇叭口,让大量商事主体涌进市场,而监管不及时到位,就会出现社会普遍担忧的失控的市场乱象。” 给审批做减法,更为重要的是给监管做乘法。东莞市现有各类市场主体近56万户,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商改后,市场主体快速增加,监管任务更为艰巨。 袁宝成说,东莞正着力建设“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后续监管体系,实现监管的“乘数效应”。 记者在东莞市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上看到,这里连通了工商部门和各个后续审批监管部门。只要点击鼠标,企业信息及相关部门审批发证等监管情况就会一目了然。工商部门每晚11时前会将当日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上传到平台的数据库,将需办理经营项目许可的市场主体信息及时发布给后续监管部门。 对于平台推送的市场主体信息,各监管部门必须作出回应,及时实施监管,而每次监管活动都要留下记录,形成相应数据并纳入考核评价。各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作出的处罚结果会限期上传到平台上,形成“黑名单”,相关监管部门根据其违规或失信行为的关联性,对相应业务进行重点监管,使有限的监管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也使不法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据最新统计,已有56个部门442类目录1262万条数据录入平台,全市近56万个市场主体,平均1个主体有对应数据20多条。 改革在提速,效能有提高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提到,商改就是要通过工商部门1家的力量来撬动市内30家监管职能部门进行改革提速。以商改突破口,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倒逼社会监管方式的重构和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 在商改的倒逼压力下,东莞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压减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公开承诺等措施,实现了59%的部门审批时限缩减幅度超过20%,60%的部门承诺提取信息后5个工作日内开展监管。过去的串联审批变为并联,所有部门可以同时进行审批监管,实现监管和审批“双提速”。 东莞还以商改为契机,大力推动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据了解,已出台的第一批审改目录共清理75个部门716项行政审批事项,共压减行政审批事项296项,其中取消239项,减幅达41.3%,转移57项;另有152项不属市的权限,作为第二批目录已按程序报省审批,如获全部同意,东莞行政审批事项将压减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