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23日电(记者吴振东)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事联合调解庭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法律服务平台知识产权调解中心日前揭牌成立。调解庭将构建一个开放、专业的平台,帮助企业快捷高效地处理各种商事及知识产权纠纷。 在上海知识产权局局长吕国强看来,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机制正在自贸试验区内逐步形成。他表示,“除了司法和行政途径,自贸区应引入更多第三方独立机构来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如行业协会、调解组织等;鼓励当事人通过仲裁、调解等第三方方式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据介绍,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解决区内企业知识产权争端的司法与行政路径均已畅通。此前成立的自贸区法庭即可受理知识产权案件。行政管理上,包括专利代理机构申报审查、专利广告出证、境外图书出版登记等在内涉及专利和版权的行政审批,目前由自贸区确定的统一机构办理,商标的管理和执法则由工商部门处理;行政执法上,自贸区将成立综合执法机构,集中统一行使执法权。 “根据设想,自贸区今后将建立一个统一平台,实现商标、专利、版权行政管理和执法的‘三合一’。”吕国强透露。 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此项改革目标能否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实现,受到各方关注。吕国强表示,能否在自贸区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司法机构,还需根据区内知识产权案件数量、知识产权纠纷的具体类型来定。“但设立专门机构,能充分体现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以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自贸区内,知识产权纠纷适用什么法律,是企业关心的又一问题。上海知识产权局明确表示,发生在自贸区内的纠纷适用中国已加入的相关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以及中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吕国强同时坦言,自贸区运转过程中还会不断出现新情况,诸如转口货物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如何适用法律等问题,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