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孟子反的处世之道_hhippo999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学古论今abc123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2-21
摘要:《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意思是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孟之反,名侧,鲁国大夫。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打了败仗,撤退的时候,孟之反作为统帅之一走在最后,拒敌掩护败退的鲁军。快要进到自己的城门时,他才赶紧用鞭子抽在马屁股上,超到队伍的前面去,然后告诉大家说“不是我胆子大,敢在你们背后挡住敌人,实在是这匹马跑不动,真要命啊!”孔子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他这种“功不独居,过不推诿(曾国藩语)”的做法,认为这是人的美德之一,一个人能修养到这种程度,实在是了不起(据说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学问,老子还煞有其事地教训了孔子一番,不知孔子所宣扬的这一主张是否受到老子“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以及“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思想的影响所致,至少儒道两家在这一点上是相契合的)。按照南怀瑾的解说,历史上每一战争下来,争功争得很厉害,同事往往因此变成仇人,更有甚者,有些人夺取了功劳,还把过错推给别人,导致内部不团结或者内讧。鲁国当时国内的人事问题就很复杂,但孟之反的修养非常高,怕引起同事之间的摩擦,不但不自己表功,而且还自谦以免除同事之间彼此的嫉妒。南先生还认为,《论语》之所以编入这一段故事,乃是欲借孟之反的不居功,宣扬在春秋时代人事纷争如此可怕的情况下应选择的一种为人处世之道。他认为,人事纷争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很坦白地说,在一个地方做事,成绩表现好一点,就会引起各方面的嫉妒、排挤;成绩不好呢,又太窝囊。人实在不大好作。当时鲁国人事上也是如此,孟之反善于立身自处,所以孔子标榜他不矜不伐,不但不居功,而且免除了同事间无谓的妒忌,以免损及国家(有点儿《将相和》中蔺相如的味道)。

俗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现实工作中,同事之间也是存在竞争的,一个单位的职数是有限的,级别越高,职数相应就越少,正所谓僧多粥少,难怪曾有人断言,同事之间的关系都是潜在的竞争对手,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友谊,有的只是利益之争。如果一个人工作表现过于突出,工作成绩明显优异,势必会引起其身边大部分同事的心中不快甚或嫉妒,这也符合人之常情和人的本性;而更有甚者会导致由于嫉妒而引发的恶语中伤、诽谤甚至人身伤害等极端事件。因此,如何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成绩和进步,有效避免和化解群体间的嫉妒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内部矛盾,对于身在这个群体当中的每一员尤其是一个领导者,就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正确的做法就是效仿孟之反不矜不伐的处世之道:自己高标准高质量地勤奋工作,但要为人低调不显摆不争功,先进模范推由别人当评;如果是作为该群体的领导,那就更不要与其成员争利,更多的是鼓励其他成员通过努力工作求得个人的上进;千万不要怕别人超过自己,即便有的下属很有可能超越自己,也要怀着一种更加宽广的心态来愉快地坦然接受;切记心胸狭隘,忌贤妒能,容不下下属比自己强或者跑到自己前面,而对下属进行打压或者排挤。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群体的团结和谐,保证整个团队的集体战斗力和每位成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共赢。

责任编辑:学古论今abc123

涓婁竴绡囷細七律竹检精神_王少明

涓嬩竴绡囷細人性及法律_杜泽明

最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