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的校史,加上“最美大学”的桂冠,让我的武大之学充满了遐想和憧憬。 动车经过武汉老的汉口站的时候,这个九省通衢的历史名城,仿佛有点点从电影的镜头迎面走进现实的感觉,而我们到达的是武昌站。 与想象之间,第一眼的武昌站还是有一点点差距的。我们总爱把车站看成一个城市的窗口,毕竟了,它要与每一个从此过往的旅人打上第一照面。初见的美或不美、好或者不好,直接影响着一个“新人”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虽然我已经是第二次来武汉,但是坐着火车来,还是第一次。 武昌站不大,至少与一个省会城市的体量比较,感觉是小了很多。出站的检票竟然还全部是人工的。出站后提着大包小包的我们,又是穿马路又是上上下下过人行道台阶的,才上到接驳的大巴车。但愿这样的不顺畅,仅仅是受暂时的建地铁的影响。 入住的第一晚,就有同学夜走武大,回到酒店后,还写成博文与同学分享。我又何尝不奢望这样的自由随行,不幸的是自己一出门就爱迷路,总不能三步两问询,况且连日来的绵绵雨,只能老老实实地在宿舍里呆着。且热热闹闹地看着微信里的同学们一会儿一幅户部巷,一会儿一帧古琴台,直至到了武汉的第三天,才开始在武大的校园里逛上了不算小的一圈。都是慕名而去:樱花大道,老斋舍,912体育场……还绕着珞珈山走了好大一段路。 前一次在武汉,也慕名夜走了樱花大道,只是暗暗的夜色下,匆匆从老斋舍的楼前走过,这次才发现,楼面的墙壁上还保留着硕大字体的“毛主席万岁”的字样,这是否多少还蕴含着这个大学的人文情怀,至少,从我们听过的几位教授的授课里,能明明显显地感受得到。祝捷的课件从习大大开始到习大大结束,张掌然的半天,就是围着毛主席转的,武大,这是一座红色的大学。虽然几这里所有的老建筑群都是碧瓦盖顶。 珞珈山,名气很大,名字很洋。原来原名乃罗家山,亦名落袈山,被闻一多先生一改,立马文气和洋气了起来。登临珞珈、漫步东湖,是我这次武大短训给自己定的两个小小的目标,想来完成并不困难。 山行的是一条宽阔甚至是几乎没有坡度的车行道。因为事先也没有做任何的功课,总觉得这样如履平地没有一点爬山的感觉太遗憾,我们一男四女的组合决定就近土路上山,然后一览山下东湖,不亦快哉!想想也是美得很。 不算千辛万苦,但也还是喘了些气上了顶。那么,传说中的东湖呢,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 没看到! 因为没有路,下山的一段有点折腾,还好,这珞珈山,作为校中山,也就弹丸一粒,山腰上著名的十八栋,虽未一一相见,也算偶遇不断。当久违的阳光在西下的一刻,从茂密的林间穿透而来的时候,我们整个人都好了。 感受最好的就是早早吃过早饭,跟着赵师在校园里行行摄摄。自强大道开阔而干净,完全没有我们吃住学一角的脏乱差。有好学的学生,在葡萄架下看书、朗读;有晨练的老人,在香樟树下执扇起舞;薄薄的晨雾,晶莹的露珠,体育场里朝气蓬勃的学子和相携走过老人,一幅幅画面,写着生活的和美与生动。只可惜,上课太早,脚步有限,武汉的晨没有厦门来得那么早! 如果说还有不少遗憾的话,就是还没能好好地把武大走遍。因为武大的美,不张扬在光光陆离的现代气象里,而是沉潜是时间的光谱里,一砖上的疮痍,一阶上的苔痕,一樱上的缺口……非要用时间的秒针,一分分转动,才能触摸,才可感知。 那么,就此再见,武大!不管再不再能有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