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山东法院微博“宝马案”的舆情,是否能引发一下这样的思考:“互联网+”的时代,各单位层层建立发布平台,两微多端成泛滥态势,网络建设上的“大跃进”、“浮躁风”日益凸显。而各单位维护网络的人员政治素质、网络素养、舆情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却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从而出现了说话不得体,个人意志代发组织表达的现象。治理这种现象一方面要提高网络维护人员的政治思想素养和基本网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对网络平台进行适度的瘦身,让一些官网官微整合发力,不要各自为政。同时,针对同一议题,要充分发挥自媒体推送效果,形成官微与自媒体的良性互动和意见引领。这样就会取得官微的实质效用。】 山东一法院的官微疑力挺马蓉而出事儿了,发微博者已被调离! 早间,一上班,上级业务部门就在群内发出预警:要严守底线和保持官微的立场,不得在官微上随意发表个人言论! 一人有病大家吃药,整体预防是我们在处理完一些舆情之后的常常注意的事项,这已经成为常态。 法院官微的事也是不足为奇的,也不是一家官微出这样的事儿了,公检法及一些行政执法部门都出现过。毕竟你面对的近7亿的网民,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啥都有,好事没人跟,瑕疵立竿见影,一语即泛滥。 出点事儿也属正常。但法院那位维护者真的是没底线,你咋能把你个人对“宝马案”的态度拿到官微上来说?特别是你作为法院人员又怎么可以这样说?毕竟,别人看了认为是官方态度,这不是给好事者以口舌吗?处理你,也是应该的。这起码说明二个问题:一是那名发官微者的“三观”是不正的,二是法院对官微发声把关有严重的问题,缺少必要的审核环节。 同时,笔者也从实践的角度和当前“两微一端”或“多端”的现状来说,建议一些官微,应该关掉并整合一些!一个地区没必要从上到下都建立“两微一端”。官微也需要“瘦身”求效。 应当看到,当前,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植入,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是个人都重视运用网络来占领舆论阵地。于是,从上到下都相继建立了“两微一端”,有的上级机关以文件的形式发文要求建立并维护,不当死微。适应形势发展变化,通过互联网推介自己,公开自己,监督自己,追求办公的最大效率,这应该是社会的进步,行政理念的进步。但从实际来看,随风建了一大批平台,而维护却成了大问题,有的存在着上级问一问,弄一条,推一推,整一条,而真正原创的内容却瞻前顾后,畏畏缩缩不敢发声,有的甚至就成了僵尸官微。这其实又造成了另一种资源浪费,形成了另一种形式主义。老百姓看了有骂声,维护者干着有怨言,得不偿失。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呢? 一是在基层维护官网官微的专业人员和专门编制没有,人才缺失。好多单位都存在着这样的普遍现象,你还想让这样的干活,又不给配备人员,都指望搞宣传的人来维护,这又不是不现实,毕竟谁都不是多面手。“两微(微博、微信)”的维护不是拿支笔拿张纸就能办的事儿,需要一定的文字基础、网络应用技能、舆情研判能力。而不是简单发140个字,链接个其它地方的信息就完结的活儿。这是个具有很强政治敏感性加网络技术应用的活。没有一定文字基础,没有一定的思想政治基础,没有一定网络应用技术,还真是办不出有特色,活灵活现,吸引众多粉丝的“两微”来。但在政府机关这方面的专职人才真是缺少得可怜。 二是懂网络、政治敏感性强的领导不多。两微难做就难在领导不懂网络知识。有的领导一遇到本单位敏感词就屁股针扎似的坐不住,紧接就着急、指责、删帖…心情可以理解,做法不是可取。作为一名领导,在当前语境下,不要怕舆论,要正确引导舆论。他们心中的怕,大多是“私想”在作怪。心里不净,岂能安定?一个单位“两微”搞得好,一定是这个单位的领导懂网络,或支持运用网络。开明领导才有网上开放的环境,开阔的思维才有“两微”在政府机关开足马力地运行,才会让一系列党的大政方针,本行业本系统本部门的做法经验通过网络来第一时间传达出去,一系列行政公开才会有大的作为。对此,习总书记就很重视,并倡导领导干部要学网用网,鼓励党的干部占领网上舆论阵地,并去处置网上民意,疏导网上民怨。但实际运作中却不是这种状态。网络舆论来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单位官微下的评论、提问不敢回复,不去回复,网上民意不达,网上骂声一片。这种一事当前,不敢参与不敢回应的态度,让政府机关的官微威信大打折扣。这其中的根源就在于管控官微的领导网络素质不能与时俱进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