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话题很多,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是中国人不爱读书了,并提供各种数字作为佐证,比如每年人均阅读量、平均阅读时间、阅读习惯等等。一名印度工程师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更是红遍网络。本人也参加过讨论,前几年去乌镇旅游的时候,看到一名金发碧眼的女士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静静地阅读,孩子在身边的嘻戏,对不远处熙熙攘攘的游客,读书的女士置若罔闻。还有一次参与讨论是,网上发布一张网红凤姐在美国地铁车厢里读书的照片,车厢里的乘客大多拿着书在阅读,我不由地感叹,中国人坐地铁都是看手机,而美国人都是在看书啊! 自己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喜欢读书的人,能不能称为读书人,这个不好定义,因为大多时候我理解的读书人是古时候没能中举的落魄文人,或是穷其一生追求功名,或是在私塾里教学生人之初、性本善……,再有就是在大学里拿着教鞭的教授。但是喜欢读书,这个是肯定的,从小到现在一直都是。1978年上小学,待到小学毕业,基本上就把家里亲戚朋友的书读了一遍,什么四大名著,英烈传,三侠五义,封神榜……大多都是历史小说,那个时候的农村基本上也就是有这些书了。有些人家还藏着一些线装的四书五经,推背图,芥子园画谱等,可是看不懂。 参加工作后,本来以为自己有工资了,可以买书看了,可是事愿人违,正赶上一个书价倍涨的时代。看着这本书20元,那本书30元,更贵的书多的是。记得当时书籍涨价的理由好像是版权法的实施,具体没有细究,反正是买不起了。有个情结,一直到现在,就是到某地后一定要到当地新华书店转转,记得去北京的王府井书店,去上海的书店,看着好几层大楼里满满的书,用现在的词形容叫做艳羡。只能艳羡,因为高昂的书价,只能让人望书兴叹,估计大多数中国人和我一样。我现在总结中国人不喜欢读书的原因,就是书籍价格的制定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囊中羞涩的人们不是不想读书,而是买不起书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而此时的图书馆也因为高昂的书价而望书却步。每每到图书馆去借买不起的书,管理员大体一致的回答就是没有,再细问,不是图书馆经费有限,就是你要买的书太贵了。 当人们读书的欲望和高昂的书价发生冲突的时候,盗版出现了。没有版权法的时候,没有盗版,有了版权法就有了盗版,或许这是一种绝妙的讽刺吧。正版书高昂的价格使得盗版书大行其事,打击的力度越大,反扑的势头更甚,真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好意思说,自己书橱里好多书都是盗版,因为买不起正版啊。 李逵没有逗过李鬼,盗版书使得正版书举步维艰,新华书店以往可是个人人羡慕的“香饽饽”,后来破落到“门前冷落鞍马稀”,工人工资降了下来,好多书店把门市出租了一部或者全部以维持生计。还好,出版商和发行商终于意识到,高昂的书价看是利润丰厚,实则是画饼充饥,阻碍人们购书的欲望,书价没有再上涨。同时,经济越来越进步,居民的购买力也越来越强,相应的盗版书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了,人们把目光又投向了正版书。每次逛书店或者网上书店,都会顺手买上一本或者几本,而且正在把以前的盗版书逐步淘汰,换上正版书。 买不起书的时候,有句话总结的特别好,“这是个微阅读和浅写作的时代”。随着买书的增多,读书的增多,这个时代肯定不长。人需要快餐文化,可是细细思考还需要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必须得读书。我总结过这么一句,“网上得来总觉浅”,还得去读万卷书。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今年4月在重庆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民营书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全民阅读的关键所在就是改变思路,把阅读当成人们的硬需求,通过立法来保障这种硬需求,方方面面得以实施。”我开拓一下思路,中国人真正读书的时代马上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