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名博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叶睿:忆恩师

来源:法律博客 作者:网友投稿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1-02
摘要: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前些日子去看望老师,他的状况就已非常糟糕,但21日下午接到张师姐的短信时,还是突然有天昏地黑之感。和师娘匆匆通了电话,一路碾过去,在老师像前恭恭敬敬地行完礼,猛一抬头,看见老师如今已是相框里的人,不禁抽泣。 在老师家

    虽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前些日子去看望老师,他的状况就已非常糟糕,但21日下午接到张师姐的短信时,还是突然有天昏地黑之感。和师娘匆匆通了电话,一路碾过去,在老师像前恭恭敬敬地行完礼,猛一抬头,看见老师如今已是相框里的人,不禁抽泣。


    在老师家帮忙,夜深,师娘坚持劝走要守夜的众人,大家无奈挥手,强打微笑道晚安。而后,一个人扎进深秋冷寂的夜,先于寒意袭来的,却是“那个人已经永远离开了”的刺痛感。


    这是真正绝望的别离,随之而去的是这十多年来与老师一起度过的日子与光景。记忆里的初秋夜,天清气朗,老师家的院子,大家围坐一圈,老师翘着二郎腿倚靠在摇椅上,眉飞色舞地和大家聊着古希腊。烟灰抖落间,突然伸手从头顶树枝上扯下几枚微青的果子,示意大家分食。我正担心这果子会不会酸涩难咽,却已有实诚手快的师弟吃了一口,大呼好甜,我方才半信半疑地塞了一块到嘴里,顿时惊讶,确实一点不比外面卖的差,于是啧啧。老师见我们吃得甚欢,又像一个讨得夸奖的小男孩,眉宇间尽是骄傲的神色:“我自己嫁接的”。那是我们与老师顶开心的时光!


    记忆中,老师对待我们从没有师长那样高高在上的威严,却尽是慈父般无微不至的溺爱。老师说,“头几年刚收学生那阵,还可以和大家互称朋友,后来你们越来越年轻,有好些都比我儿子还小,就只能把你们当孩子了。”每次随老师出差开会,我们这些不称职的学生,反倒是被老师一路照顾着饮食起居,主办方有时为老师准备有小礼品,老师也总会硬塞给我们留作纪念。2013年10月的刑法学年会,那时老师的身体已显病况,但得知我们是头一次到天津,会后,老师硬是从滨海郊区叫了辆的士驱车一个多小时,只为领我们进城看一看第五大道是何模样。那竟是老师最后一次参加刑法学年会。


    老师待人向来宽和,他总说这世间没有所谓的好人与坏人,只是各自立场不同罢了。然而,对于治学读书,他却讲究到近乎苛刻。老师要求我们跳脱学者孤芳自赏的自说自话,设身处地地把自己想象成缺乏背景知识又渴望理论指导的普通读者,以尽可能生动易懂的方式去阐释原本灰色枯燥的理论,并鼓励我们研究对实务切实有益的“真问题”。一篇自认为不错的习作送到老师手里,总会被老师改到面目全非。那时老师身体尚佳,满纸尽是老师的批注,落笔矫健、神完气足,或是直接被叫到老师书房,当面一句一句地念出来再一句一句地改,还会讲解改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的原由,现在想来,便是我求学生涯中最金不换的过往。而对于自己的文章,老师甚至会计较到仔细核算每行的字数标点数,反复斟酌行文的顿挫节奏,一篇好文章经过十余遍的打磨,不仅表意精准、举重若轻,更是朗朗上口,能读到字词的美。


    大家都认为老师后来的病发与他执着于人类文明的研究不无关系。事实上,这些天望着家中书架上那本静静摆放的《平等、自由与中西文明》第三版的样稿,就像对着老师的性命一般。十年前,我有幸拜读第一版的内容,并在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时受到老师的现场点拨,十年来,我和几位师兄弟眼看着老师斟酌、丢弃、修改、重写,日复一日,直到后来病重入院才不得不停止。记得老师每每完成一篇满意的随笔,便会第一时间发我们邮箱,或者在我们定期到他家茶话时专门打开电脑给我们瞧,有时我们看得太快,忽略了他得意的段落,他便赶紧止住,手指点着屏幕的某处:“看这句,写得可以吧?”然后他自己就念出声来,沉浸在满足中。这本书是老师独自一人长途跋涉的心血结晶,字里行间饱含着老师对这个世界最真心实意的爱!


    老师一向崇拜苏格拉底,称其为“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对于哲学家,死亡是最后的自我实现,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大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愿老师真如苏格拉底所说,得获终极的自由!


弟子叶睿


2016年10月31日夜于相得斋


叶睿:忆恩师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