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制动态 案例判例 法律文书 合同范本 法律论文 站盟合作 公证案例 律师 法制视频

律师

旗下栏目: 律师名博

团队的力量——访全国优秀律师谢鹏

来源: 中国律师网 作者:苏明龙 人气: 发布时间:2016-09-26
摘要:团队的力量 ——访“全国优秀律师”、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谢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法律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律师行业再次掀起了一股律师事务所合并风潮。 2013年9月,原重庆坤源律师事务所与原重庆衡泰律师事务所正式合并为重

团队的力量 ——访“全国优秀律师”、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谢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法律服务需求的不断变化,律师行业再次掀起了一股律师事务所合并风潮。

2013年9月,原重庆坤源律师事务所与原重庆衡泰律师事务所正式合并为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在合并不到3年的时间内,坤源衡泰的综合实力一举跃入重庆地区律师事务所前列。

今年3月30日,在第九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上,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谢鹏荣获全国律协授予的“2011-2014年度全国优秀律师”荣誉称号;4月22日,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荣获重庆律协“2016年度最佳律师事务所”。

全国律协评选的“全国优秀律师”是业界公认的律师个人的最高荣誉,而重庆律协评选的“年度律师(律师事务所)大奖”则是重庆律师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重庆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谢鹏,既是坤源与衡泰合并的主要促成者,也是坤源衡泰的主要管理者。他是如何带领整个团队在短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律师事务所的跨越式发展?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就此采访了谢鹏主任。

记者:恭喜您荣获全国优秀律师荣誉称号,您认为能够获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谢鹏:我个人并不优秀,但我自认为拥有和加盟了一个优秀的团队,我是代表事务所这个优秀的团队领受的这份荣誉。

我个人的履历很简单:1986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1990年毕业后进入一家央企做法务,1999年辞职做专职律师至今。我在本地并不出名,直到2013年因迅速整合几股力量并获成功,才引起大家的关注。我这次能获奖,完全是因为我们这个团队优秀。

记者:坤源衡泰律师事务所正式合并是2013年9月份,至今近3年了,目前发展情况怎么样?

谢鹏:目前情况良好,正在稳步前行。整合之初只有70余位律师,到现在已拥有专、兼职和实习律师200多名、律师助理10余名、行政人员近20名;学历状况从整合之初的10余位博士、30余位硕士到现在已拥有30余位博士(包括海归)、80余位硕士,我们现在律所的主任就是一位70后法学博士。办公面积从3年前的1500余平方米发展到现今的4000余平方米;由于业务发展需要,今年上半年我们在重庆南岸和四川成都开设了分所;业务总创收从2014年开始实现连年翻番,在重庆700多家律所中名列前茅。

记者:你们的整合理念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你们能在短短3年不到的时间发展得这么快?

谢鹏:简单地说就是“平等、互助、快乐”并且充满“人情味”。说得具体点就是当时我们原“坤源所”和原“衡泰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遇到了瓶颈,另外一些有识之士和我们一同看到了很多律所的发展弊端,这就促使这几路人马走到一起。我们遇到的“瓶颈”是:通过十余年的发展,陷入了一个矛盾的境地:既不甘心于现状,又无法单独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大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家整合在一起就可弥补各个专业方向的不足。我们期望通过整合,平等共同管理,做大做强,共享利益。

记者:您谈到“平等共同管理”这个理念,究竟是怎样一个体制?

谢鹏: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律所管理和模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文中谈到: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管理和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我认为我们这个制度和模式,最起码到目前为止,实践证明是最适合我们的。

第一、平等。首先在办公室的装修设计上,所有合伙人的办公室基本都一样大(19到20平米左右),装修好后房间编号,全体合伙人抓阄决定办公室;一级骨干律师、二级骨干律师和年轻律师分设三种不同级别的办公室,在每一级里也抓阄决定座位,符合条件向上一级调整时升级,不符合条件时降到下一级别的办公场地;所里博士、教授多,但每位合伙人(包括专家级别、骨干和资深律师)在门牌上均只刻制“XX律师”,所以假如你是当事人,在进入办公楼里时是看不到谁强谁弱,也找不到谁是负责人的。

其次,我们在机构搭建以及各种表决中,合伙人实行“一人一票”民主表决。

再次,在向律协、仲裁委、人大、政协、党委推荐优秀人才以及事务所推荐评优评先人员时,必须是业务能力强并为事务所做出过贡献的人,所内每年都设了许多奖项,公开透明,不搞平衡。

最后,我们在章程和其他规则上均规定了事务所主任、管委会主任每届两年,连选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管委会成员由合伙人直选,每届必须换掉三分之一,以期让具有管理才能的每位合伙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成为管理合伙人。这样轮换下去,整个事务所就会锻炼出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而避免打上某一个人的烙印。所以,我们走的管理路径是:一个优秀团队的管理而非某个优秀个人的管理。

第二、民主管理。我们讨论了一年,制定了律所章程和几十项规章制度。“合伙人大会”是最高议事机构,下设管委会和监事会,管委会下设“财务”、“培训教育”、“人力资源”、“标准化建设与质量管理”、“品牌建设与宣传”、“党、团、工会”、“女律师”、“青年律师”、“新产品研发与利益冲突”、“疑难案件研究”等各个委员会,分别由一位管委会成员负责。每个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是合伙人,也可以是普通律师或行政人员,按照《规则》的规定,各司其职,各管一摊。全所员工,只要你拥有管理才能,只要你乐于奉献,我们就为你提供平台。

第三,关于分配体制。对合伙人而言,既要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又要体现合伙人之间相互扶助的“人情味”;对非合伙人而言,有提成制、有工资制、有工资加奖励、有工资加提成、还有工资加奖励再加提成;对行政人员而言,年终奖金和第二年的效益工资完全取决于年终时每位合伙人对行政人员的评分,分为“优异”、“优秀”、“中等”、“合格”、“不合格”五档,待遇各不同;年终红利全员参与分配。所以说,我们是一种“怪”模式,但大家都很拥护。

记者:我注意到贵所提的一句口号,叫做“专家型团队、专业化服务”,能实现吗?

谢鹏:已初步实现,这也是我们全体合伙人所推崇的一种愿景。

首先谈谈“专家型团队”。我们律所背靠西南政法大学,几乎法律界别的每一个领域,均有几名西南政法大学的教授、博士加盟,再辅以部分执业达15年及以上的资深合伙律师担纲,在所内组建相应的专业部门,面对不同的客户委托,均由这些专家教授型律师担纲负责,并亲自带领律师一起参与讨论、把关,真正做到了“专家型团队”。

其次是“专业化服务”。我们前两年试行每个律师(包括合伙人)只选两个专业方向,一主一辅,推行每个人只做自己最擅长领域的业务,制定了内部案源调剂制度。两年试行下来,随着案源的增加和调剂,大家都提高了收入,尝到了甜头,可以静下心来主攻自己熟悉和喜欢的领域。今年下半年我们将改变一个师傅带一群徒弟、这群徒弟要配齐各种专业的现状,准备将执业5年以上的青年律师放到事务所平台上来,供合伙人或律师互相选择合作伙伴,减少年轻律师对师傅的依赖性,增强和提高他们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竞争意识,这样对律师本人和事务所来讲都是好事。长此以往,我们希望每个律师都可掌握自己赖以立足的“独门绝技”,客观上能打造一支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团队。

责任编辑:苏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