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张克锋律师,就被他的外号“提案大王”所吸引,据说张律师特别能写提案,迄今已不下上百个,他提案中的建议很多已被各级政府采纳。律师写提案,是“责任使然”还是“不务正业”?当《法制文萃报》开设律师专版时,记者首先采访了张克峰律师,一个立体的、多面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律师顿时呈现在了记者的眼前。 意外 律师印名片有规范 约张克锋律师并不顺利,2016年7月初的一天,多次相约后终于相见,接过名片的那一刻,记者稍有意外,通过外围了解已得知张律师有诸多社会头衔,但他的名片上却异常简单地只印有“律师”一职,不像有的律师名片印有诸多社会职务、头衔、专家名号。问其缘由,一身健朗的张律师用他带着共鸣腔的嗓音笑答,理由很简单,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规定,律师或律师事务所在宣传中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对律师或律师事务所进行不符合实际的宣传;(二)在律师名片上印制律师兼有的其他身份;(三)声称自己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四)自称“高级”或“资深”律师;(五)宣扬加入律师行业前的身份及经历;(六)向当事人明示或暗示律师或律师事务所与司法机关、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有特殊关系。这一规范对律师行业以外的人显然是陌生的,张克锋律师按照规范制作名片这件小事,却是许多律师都没有做到的。记者觉得,张克锋律师是个低调的律师。 记者了解到,其实张克锋律师有很多头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客座教授、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除此,他还是河北省律协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廊坊市和多家区县政府的法律顾问、廊坊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廊坊市工商联副主席、廊坊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唐山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廊坊市政协委员……以上诸多身份和头衔,从来没有在张克锋律师的名片中出现过,是张克锋不懂宣传、不重视宣传吗?早在2006年,河北张克锋律师事务所成立当年,他就创办了所刊《走廊法雨》,一年4期,从创刊到现在整整10年,累计出版40期。内容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律师精神”到案例分析、法律咨询、法律幽默,从名言警句到法律论文,从提案讨论到法规更新……他的所刊封面没有人物头像,更没有企业赞助和商业信息。 经过一番了解,记者揶揄张律师,这么多的名头,您的代理费标准一定不菲,您对所代理案件有特别要求吗?张克锋的回答又一次让记者意外,他说:“我的代理费并不高,和所里其他律师基本一样,小案子照样接,而且对于困难的当事人还减免费。” 初见印象,张克锋是一名宣传自己时,先把尊严放在首位的律师。然而,一个连印名片都严守规范的律师,童年时却是个十足的淘孩子。 童趣 敢跳深井的淘孩子 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律师,走出大学校门,从一名公职律师,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成立律师事务所,再到如今获得诸多骄人的成就,没有想象中的励志故事,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人生。记者好奇张克锋这位看似简单实则又不简单的律师,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 河北省文安县城北边的一个小村落,是张克锋的家乡,回忆起童年生活,张克锋本人也觉得遥远。稍做思索,张克锋带给记者一段来自他童年的剪辑画面。 童年时期的张克锋是个十足的淘小子,上房、爬树是稀松平常的小事,满足不了他淘气的欲望。而一次跳进水井时所产生的恐惧,却犹如一道烙印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用张克锋话说,那是一个雨水很大的夏天,村里有一口直径约1.5米的水井,平时用来为村里提供生活用水,这年因雨水大而导致井水水位接近井沿。这口深不见底的水井便成了张克锋淘气的新目标。还是小学生的张克锋和村里的几个小同学结伴在井边玩水,玩耍中大家开始讨论这口井到底有多深。张克锋出于对井深的好奇,仗着自己水性好,自告奋勇第一个跳下去。为了试探井底深度,他尽量让自己下潜,但情况出乎他的预料,虽然用尽全力,却没能触到井底,除了凉的刺骨的井水,周围漆黑一片。从未有过的恐惧感以闪电的速度漫延到全身,这种恐惧让他拼尽全力踩水游出水面,并告诉玩伴们,井水太深、太凉!不要再试!回想当时的经历,张克锋说:“那种感觉记忆犹新,太冒险了,今生再不敢做这样的事!”这样一个淘小子,考上中专没上,后来考上了河北大学法律系,在他19岁时离开了家乡。 乡愁 连续11年提案保护文安古城墙 考上大学的张克锋,走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但在他的心中,家乡文安除了亲人、老师和同学之外,最让他依恋是文安的古城墙。张克锋说:“在我儿时的依稀记忆中,文安的北关是有城门的,很高大,很宽阔,两辆大马车可以自由穿行。每年春天都要参加全县运动会,中午就在运动场北边的城墙上吃干粮和休息。所谓的休息,就是爬城墙。那时的城墙很高,也很完整,我们把能从城墙上下去,再从外面攀着城砖缝爬上来作为乐趣。累了,就在城墙上躺着,还能在砖缝里挖出蜗牛。” 文安古城墙是融进了张克锋骨子里的一种记忆,文安古城墙有1500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方现存较完整的古城之一。离开文安的这些年,张克锋每年回乡都要看看城门和城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城墙越来越难看到全貌,城墙几乎被民房和单位围了起来,人们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和她亲近。张克锋的内心开始对城墙的存在有了危机感。2005年,他开始正式向当地政府提出“保护文安古城墙”的呼吁。从此,他便踏上了保护文安古城墙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11年。如此坚定地要保护好残存的文安古城墙,张克锋除了想留住乡愁,更想要留住历史。 2006年2月6日,正值大年初九,廊坊市召开人代会和政协会,张克锋正式撰写了《请关注文安“古城墙”的保护》建议案,由廊坊律师协会转交给大会。随后,张克锋还在《文安论坛》上注册了“古洼新人”网名,发表了保护文安古城墙的帖子,呼吁全社会保护文安古城墙。2008年,张克锋当选廊坊市政协委员,每年以提案方式呼吁保护文安古城墙,2011年《关于保护文安古城墙的建议》被列为政协重点督办提案。2012年,文安县政府召开古城墙保护座谈会,开始建设古城墙公园,张克锋的古城墙保护之路有了标志性的路牌。但张克锋认为只列为县级保护文物,保护力度不够。在他的不断呼吁下,2015年,廊坊市文物管理处重视张克锋关于文安古城墙保护提案,对文安古城墙实地进行全景航拍定位,为升级保护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张克锋说:“文安古城墙是华北地区唯一存在的古城墙,她的历史比平遥古城更早。我将继续提案,提高古城墙的保护等级。”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张克锋坦言,有生之年,会一直为这段残存的古城墙的保护而努力不懈,直到实现将其列为国家级文物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