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全有律师工作照 崔全有律师有个致命的缺点,吸烟,且烟瘾极大,当他在自己克制不住需要吸烟时,会带着歉意站在屋外,尽可能让烟雾飘向与之对话者的反方向。对于十分厌恶吸烟的记者来讲,虽然由于访谈时间较长,被二手烟熏得晕头转向,但仍然将专访坚持到底,着实是被这位“良品男人”的经历吸引了。专访中,记者还获得一份意外的惊喜,崔全有半路出家当律师,含有《法制文萃报》的一臂助推之力…… 工程师“变心”学法律 约请崔全有律师做专访,开始时他持婉拒的态度。北京智深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们劝他说,我们能理解您不愿意宣传自己,但作为本所的合伙人,您有义务为所里的宣传做些奉献。加之记者告诉崔全有律师,在目前已完成的专访中,尚未遇到过“老北京”,很希望知道他这位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因何选择律师这一职业,崔律师才略带勉强地同意了接受专访。在专访的过程中,崔律师不时地带出如大学生般纯净的笑容,为难地说“我真不擅长说自己的事儿”。 生活中的崔律师性格稳重,甚至有些腼腆,并不符合外界对律师形象的习惯认知。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北京智深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是同行们对他专业素质的高度肯定,并且多次积极邀请的结果。据同所的律师讲,平素,崔律师习惯于一个人在家研究案件,就像科学家喜欢在自己的实验室里搞研究一样。若非有必要事务需要处理,崔律师出现在所里,一定是为了讨论案件,或指导其他律师在疑难案件中寻找突破口。在同行眼中,只要一讨论法律案件、疑难问题,他便像发生了化学变化一般思维敏捷、侃侃而谈。正是他代理的一个个结果让委托人满意的案件,使他的执业能力被广泛认可。 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这位以案件结果服人的律师却是“半路出家”。从理工科毕业的崔律师的法律学历和司法考试资格是通过自学考试获得的。没上过法学院的专业课,没进过司法考试辅导班,硬生生靠自学,他从一位“理工男”,成功转型为律师。更令记者暗爽的是,这种转变的起因,亦有《法制文萃报》的一分力量。 崔全有律师原本是一名工程师,工作在铁道部直属单位——铁道部北京工程机械厂。他在单位属优秀员工,受领导器重,这样的职业平台能获得非常多的前沿发展机会。年轻的崔全有安心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着,但这种安心却因为崔律师喜欢订阅报刊杂志而动摇了。 青年时期的崔全有好静不好动。当单位宿舍同住的同事们把业余时间用在打球、跑步、聚餐、聊天时,小崔却在看书读报。崔律师对记者说,“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有两份法制刊物的名字,一个是《律师与法制》,一个是《法制文萃报》。”听到崔律师提到《法制文萃报》,记者追问,为何这两份报刊让崔律师时隔多年仍然记得?回答:“这两份报刊会登载一些法律案件,有的有趣,有的疑难。这让我对法律产生了兴趣,从那时起,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法律。”他研习了媒体刊登的大量案例。经过三年自学考试,取得法律学历,并于1998年通过我国的司法考试。 作为新闻人,认真工作的动力之一就是——我们的文字哪怕能影响一个人也是意义重大的。这一理念在采访崔全有律师时得到了验证。 拿到司法考试资格证后,崔律师打算辞去工作专心做律师。在没有家属和朋友赞同的情况下做出这一决定显然是艰难的,但深深迷恋上法律的他坚定地认为,律师是一个可以助人的职业,而这正是他心之所向。1998年,在自己通过司法考试的那一年,崔律师毅然转型,从捧着金饭碗的国有企业工程师,变成一位前途未卜的律师。 家庭事业两相宜 律师是个相对自由的职业,但也不可否认,律师是个忙碌的职业,半路出家的崔全有律师,需要在法律专业学习和案件的研究上花费更多的精力。这位理工科出身的律师,用科研的精神和方法去钻研疑难案件,一个个当事人渴望的结果得以实现。 在法务工作方面,崔律师亲力亲为。在生活中,他仍事必躬亲,是全家人的“大总管”——洗衣、做饭、带孩子、打扫房间样样通,拿手菜“焖酥鱼”可以媲美专业厨师。这不禁让人好奇,什么样的家庭能培养出像崔律师这种家庭事业两兼顾的“新好男人”? 崔律师出生在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下滩村,他是从京郊乡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提起长辈,“父亲”一词从他嘴里带着温度飘出。崔律师说,父亲在12岁时就成了孤儿……突然,极为理性的崔律师沉默了,房间里安静得似乎可以听到空气流动的声音。接下来,崔律师开始哽咽、眼圈泛红。无法理解那是怎样的情感和经历,会让一位冷静、腼腆的律师有如此激动的反应。 记者赶紧岔开话题问道:“您一定非常崇拜父亲,父亲是个慈爱的人吗?”崔律师稍稍整理情绪说:“我父亲是个非常勤奋的人,在我们村里威望很高。父亲对我们兄妹的要求特别严厉,但他严重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有什么具体表现吗?记者继续问。崔全有律师恢复了他那学生般的清澈笑容说,父亲对我和哥哥要求最为严厉。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我和哥哥还要练字、背古文等。春种秋收时节,还要参加劳动。在做人做事方面,不允许我们在外边和小朋友打架,只要发生争执,不问对错,必需写检查,而且检查要在墙壁上贴一个星期。父亲说,与人交往时,吃亏可以,占便宜绝对不可以。现在想来,父亲就对我和哥哥说得最多是仍然是“你们必需好好学习,做一个有文化的人”,但父亲对家里的女孩儿是没有学业上的要求的。 遵父亲命长大的崔律师,毕业第二次参加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铁道部济南铁路机械学校,被该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录取。当时,该校在北京市的招生名额只有5人。 记者调侃崔律师,您在家里是个全能选手,是否嫂夫人家教甚严所至?崔律师笑答,律师是个比较自由的职业,除了在法院出庭,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安排,我爱人因为上下班时间固定,自然我就多承担些家务和照看孩子的事务。 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让人感受到了崔律师以自己的专业被当事人所需要,也以男人的角色被家庭所需要。他不但完全负起了一个律师对社会的责任,也负起了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用现在流行的比喻,他应该是一个“暖男”,而记者更愿意称崔律师“良品男人”——一位本色优良的男人,这样的人时下更显可贵。 靠法律改变当事人的境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