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住成都芙蓉西路的市民。前几天,手机莫名冒出960元话费,经查询是一单国际电话扣费的,但我们一家没有打过这个号码,我怀疑是运营商网络问题,或者手机被“窜号”盗打了。 4月30日,“五一”小长假首日。成都市民米先生没有选择出游,而是看着手机上的话费清单,再次皱起眉头。 几天前,儿媳打来电话称,手机欠费停机了,充了300多元才恢复通话。米先生很是困惑:之前手机还有600多元,怎么转眼间就都“跑掉”了? 随后,他拨打了手机所属运营商中国电信客服,得知24日中午,手机曾拨出一通荷兰的国际长途,通话时长将近2小时,费用共计960元。据客服介绍,该通话为主动拨打。对此,米先生怀疑自己的电话被“窜号”盗打。 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则回应称,经技术部门核实,这条国际通话为该手机主动拨出,通话时也不存在被盗打的现象。 遭遇 手机遇停机“跑丢”960元话费 4月24日下午6点左右,家住成都锦江区芙蓉西路的米先生,接到儿媳打来的电话,称家里的电信手机都停机了,她前往营业网点充值了100元,结果收到信息仍欠费200多元,“前前后后充值了300多元,手机才恢复通畅。” 得知该情况后,米先生当即拨通了客服电话查询,但结果却令他大跌眼镜。 米先生说,客服在电话里说,他的一个家庭号码,在2016年4月24日中午12点18分左右,拨打了一通荷兰的国际长途,时长为1小时59分59秒,共计费用960元。 米先生说,这个电信号码使用了三年多,家里有5个号码和宽带绑定在一起,所有费用都由他的手机来付费,而客服所说的拨打长途的电话,是自己30岁左右的儿子在使用。 随后,他又通过网上营业厅进行查询,结果同客服所说一致,米先生当即同儿子取得联系。但儿子也表示很无奈,“他当天中午正在学习,不可能拨打2个小时的国际长途。” “平时一家人的电信手机,总共费用都在200元左右。”米先生出示了此前多月的话费记录,均都在200元左右,但“这次一天就960元,太匪夷所思了。” 质疑 无通话记录 怀疑遭“窜号”盗打 “号码的国际漫游功能,是去年开通的。”米先生说,儿子去年到香港办事,为了方便就开通这项漫游功能,回到成都后也一直没有取消,“平时根本就没用,也就没在意。” 米先生说,他询问了儿子和儿媳,确定家中没有任何亲友在荷兰,“又没熟人在那边,怎么可能通话近两个小时嘛?” 米先生曾怀疑,儿子的电话是不是被他人误用了,但儿子告诉说,“那个时间点,自己正在学习,是禁止使用手机的。也没把手机借给其他人用。” 为了进一步证明,米先生还将查询到的这个荷兰号码,在每个手机上进行输入查询,“但是都没有过同该号码的通话记录。” 随后,百思不解的米先生把情况告诉了身边朋友,有朋友告诉他可能是被人“窜号”盗打了,也有可能是运营商的网络问题。 当天,拿着诸多困惑,他找到附近一家营业网点,将自己被扣960元话费的经历,向工作人员进行反映,“得到的回复是将手机封存在店内2天,观察看这两天会不会出现无故跑费。” 电信公司:该通话为用户手机拨出回应 那么,这个通话费用究竟从何而来?是否是米先生怀疑的被“盗”打呢?30日下午3点过,华西都市报记者致电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将立即对米先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当天下午4点过,记者收到该工作人员的一条信息:核查情况为,经查用户原始话单正常,核查信令为用户侧送出信息,即确有用户手机拨打记录。 “经技术部门核实,这单通向荷兰的通话记录,确为用户手机进行拨打。”该工作人员表示,但具体是否为误拨打造成,“就不清楚了。” 针对是否存在被盗打的问题,该工作人员也作出相应答复,“经过技术检测,拨打这通电话时,该号码不存在被‘窜号’盗打的现象。” /律师观点/ 话费异常时,运营商应尽告知义务 北京安博(成都)律师事务所孙婷律师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电信用户出现异常的巨额电信费用时,电信业务经营者一经发现,应当尽可能迅速告知电信用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她表示,巨额电信费用,是指突然出现超过用户此前三个月,平均电信费用5倍以上的费用。 她说,运营商具备对电信费用的实时检测技术,比用户更易于统计和发现其资费的异常增长。因此,在发生资费异常时,运营商应告知用户并主动采取措施先行止损,然后再向政府机关报案。 同时,她建议,米先生可与运营商进行沟通,如果协调后仍不满意,可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运营商应积极配合消费者和公安部门调查情况。华西都市报记者杨力 摄影吴小川 |